十月金秋话阳明

2021-10-27

2021年10月初,中秋国庆双节的余兴还未过去,长假中的美好影像仍是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。
  一阵突如其来的风雨瞬间将国人的景由夏入冬,寒潮裹挟着雨水自北而南袭卷大半个中国,不留丝毫余地。金秋十月只余下意象中的美景,比如北京,还没有体会过大明湖的秋色和天高物爽,只能呆呆地看着窗前不常见的冻雨。江浙也是,无论如何也寻不见桂花的踪迹,网友焦灼地问询,凭回忆向往中秋赏桂的芬芳,却发现到处都没有往年窗下满溢的甜香。

五行中秋季属金,可温燥,可萧瑟,可肃降。金秋的美景应是阳明的,这个辛丑年的秋,阳明却去了哪里?

中医有三阴三阳之说,即厥阴,少阴,太阴,少阳,阳明,太阳。一如其字面意义,三阴三阳是对事物发展轮回中阴阳趋势对比和转化的总结。三阴三阳各代表不同的寒热程度,阳明强于少阳,逊于太阳,是阳气强健到中间程度的状态。

四季物候,完美遵循和演绎着天道的阴阳进退消长,可以说是阴阳机制的最自然体现。
  以四季而论,春夏属木火,阳气渐长,秋冬属金水,阴气渐生,阳气消退。也有说法将一年的季候中分出长夏,为立秋前一个月,其性属土。一年应分四季还是五季,取决于具体应用中需要将十二月均分为每季三月,还是希望季候严格对应基础五行,如中医五运六气中的五运。
  无论如何,秋都是从阳气热盛的炎夏转向阴寒之气主导的过渡阶段。阳明,是秋季中寒热相持的中间状态,阳气充实而保持一定强健,又不因过热而有灼烧之忧虑,阴气始生而津液润泽,又不因偏寒而失去活力。

这也是五行金的基础意义。所以五行取象中金的大部分绝对意义都是美好的,休闲,安全,医药,美食,娱乐,经济宽裕,甚至不惧少许的耗损、高消费。除去象征刀兵战争的部分,金几乎集中了人类对理想生活的所有美好向往。

遗憾的是,这个辛丑年的秋天,远不如期望中那么美妙。
  首先是盛夏的热度不减,即为阳气不降,金气无法发挥收敛的作用。从中秋至国庆,不应多雨的内陆省份大雨滂沱,往年多雨的沿海省份燥热非常,顶着三十多度的高温出行,委实难以感受秋的凉润。这便是肃降不足。
  终于等到南下的冷空气,寒雨横扫一切,24小时内降温十几度,早起短袖出门的上班族在寒风中瑟瑟晚归。这也不是金的风格的肃降和收敛,更像是水的清扫和湮灭,金的作用本应是和缓的渐进式的消减。还未入冬,一些地区的阳气又已提前遁藏,又有点过了。
  失却阳明之性的秋季,再无法重现金秋的轻松悠闲。

阳明属阳,实则以肃降(阴气流行)中的秋为典型,可见看重的是当时达到的能量和状态,而不取决于其所在的趋势是上升或下降通道。从春入夏的过程中自然也有属于阳明的片段,但春季肝木之气重于抒发、条达,看重新目标的达成,甚于对当前状态的维护,是以春季也会体验可归入阳明的时刻,却不可贪恋赏花游玩之乐、不思进取,也不可畏惧变革。
  对待阳明之物,重要的是小心维护。不温不凉的适得其所,一如理想的秋季,气候咸宜,物产丰裕,正好有一些闲余的小心情。无论何种方向的外力,稍强一些都会改变这种恰好。如果说木(主变革,更迭)需要的是勇气,维护阳明,需要的是金的耐心细致,随时观察调整,断然不能冒失和一味执着。所有性属阳明的事物都不例外。
  中医有言“肺为娇腑”,可以看作金性阳明最言简意骸的总结。作为五行属金的脏器,肺是五脏中很容易受侵袭的脏器,用娇嫩形容也不过份。肺过热则燥,过寒则僵,中医的说法,五脏皆可令肺咳,不独肺脏本身。能令肺脏舒适的只是不寒不热的少许的平衡状态。甚而病时也不宜轻率地猛药相击。阳明本身是一种平衡,只有各方面地小心权衡才能保持良好状态。

10月23日霜降过后,桂花的香气终于飘扬起来。漫步庭院,在偏寒的西风中寻觅浓郁的甜香,这一季的失落和牵挂,终于可以释然了,虽然短暂,毕竟聊胜于无。
  眼下的问题,不是阳明何以不至,而是阳明能保持多久。

冬藏之季就在前面不远,现下已不能耽于曾经的秋光。学会在紧平衡中调适、守持,未尝不是一项必要的练习,以便有朝一日阳明的美好再次到来,能更好地留住高光时刻。

欢迎评点